如何养殖淡水白鲳?如何养殖淡水白鲳?

一、如何养殖淡水白鲳?如何养殖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鱼病少、耐高温、耐低氧、肉质好等优点,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多啊,养殖规模也在扩增中,是池塘养鱼中优选的品种。

1、池塘准备

池塘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的地方。在鱼种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千克彻底清塘,1周后灌入新水,每667平方米施粪肥200~300千克,做到肥水下塘,确保鱼种下塘时有充足的适口饵料。

另外池塘要做好滤网,防止别的鱼进入以及鲳鱼育苗逃离。还要准备增氧机和投喂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放苗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每667平方米放越冬白鲳鱼种1500~2000尾,规格以5~10厘米、重10~20克为好。鱼种入池时,每立方水体可加人1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或3%~5%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

3、饲料投喂

淡水白鲳投喂一般以饲料为主,选择用豆粕、鱼粉、面粉及一些营养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调制颗粒状饲料投喂。

当然也可以购买其他饲料,但要求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要达30%-35%,投喂也要注意时间和投喂量,一般每天在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其中上午占总投喂量的4成,而下午占6成。

4、日常巡塘

养殖每天坚持巡塘1-2次,主要看水质,若是发现水质变差要及时注水或换水,保持清新,一般水色保持在黄绿或茶褐色较好,颜色过深则代表肥水过度,要及时注水,而若是肥力过低过稀,则要添加有机肥保持肥水状态。

另外池面的水生植物覆盖面积不能超过池面总面积的50%,而且还不能分布过于密集,以免降低水体溶氧,发现溶氧不足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溶氧。

5、病害预防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但日常养殖也要病害预防。可以每隔半个月漂bai粉全池泼洒,另外隔月可投喂红霉素药饵,每100千克饲料用药50克,连喂3次;经常添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6、注意事项

淡水白鲳养殖,可以搭配鲢,鳙鱼混养。养殖淡水白鲳,有条件的可以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下,可用施肥调节。淡水白鲳属中下层鱼类,很少在水体表面摄食,所以饲料应以沉性颗粒为好。淡水白鲳对有机磷等药物敏感,应禁止使用。

扩展:

银鲳(学名:Pampus argenteus)又名镜鱼、鲳鱼、白鲳[2],鲈形目鲳科鲳属鱼类。一般体长为200~240毫米,重达400~550克。因其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部呈白色,具有银白色光泽,因此得名“银鲳”。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南起波斯湾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北海道;在中国诸海域均有分布,其资源量以东海北部近海最高,其次是南部近海和北部外海,南部外海和台湾海峡较低,常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0米左右的海区内。

2007年1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入第一批设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2014年,银鲳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级为易危(VU)物种。

银鲳味美刺少,营养丰富,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种之一,与大黄鱼、带鱼以及乌贼一起,被称为“四大海产鱼类”,其鳞片还可制作装饰品的发光面,具有良好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银鲳一般体长为200~240毫米,重达400~550克。

银鲳体形侧扁,背部和腹部边缘呈弧形隆起,身体以背鳍前部最高,向吻端倾斜,尾柄较短,高与宽比例约相等。吻及上颌稍突出,吻圆而短钝,两颌具细齿一行,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及舌面没有细齿。头小,高而扁,与胸相连,头长为吻长3.8~5.3倍;眼小,侧位,靠近头部前端,眼间隔宽,约为眼径的2倍;鼻孔分为前后两个,分别为圆形和裂缝状。银鲳鳃孔较小,没有假鳃,鳃耙排列较为松散、细弱;前面的鳃盖骨边缘没有游离,主鳃的盖骨硬度较软,并且有扁棘;食道侧囊有乳头状突起。

银鲳的侧线完全,呈现与背缘平行的弧形。背鳍十分光滑,易与金鲳(Trachinotus ovatus)加以区别。小戟状的背鳍棘在银鲳幼苗时极为明显,成年的银鲳无腹鳍,背鳍棘很短并隐藏在皮下;前部鳍条则呈镰状隆起。臀鳍与背鳍同形,前鳍条更长并呈镰刀状,但是没有达到尾鳍基部。尾鳍表现为两叉的形状,下叶比上叶长,尾柄侧扁并且较短。

银鲳的鳞片上有黑色小点,头部除上下颌和吻部以外,身上几乎全部被细小圆鳞覆盖,前端鳞片斜插进其真皮内,后端呈游离状,像瓦片一样排列在表皮下。银鲳的腹部为乳白色,但其身体和背部的颜色为淡墨青色,但整体泛有银色光泽,故称为银鲳。

二、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有效助力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品资源产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稳定提高水产品质和产量,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的出现,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和机遇。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是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封闭式的大棚环境中,通过控制水质、温度、光照等因素来养殖淡水白鲳的一种先进技术。相比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优势一:提高养殖效益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水质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有效提高鱼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此外,大棚养殖还可以避免自然环境中的风、雨、寒冷等极端天气对养殖过程的干扰,提高养殖效益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还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因为大棚环境相对封闭,接触外界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因素大大减少。这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减少了治疗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且能够提高养殖鱼群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优势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常常会导致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而大棚养殖技术可以通过善于控制养殖密度和水质处理等手段,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养殖活动对水质的污染,从而保护了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

相对于传统养殖方式的广泛污染,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的环境友好性备受青睐。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环保优势,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大棚内的水质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管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优势三:提供更佳养殖条件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能够提供更佳的养殖条件,使养殖者能够根据特定需求进行精细化养殖管理。比如,通过调整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模拟自然昼夜交替,稳定鱼群的生物钟;通过控制水温,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此外,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还能够调整饲料配方,提供更科学合理的饲料,满足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这样既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又能够避免因过度饲料造成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

未来展望

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的出现,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它不仅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还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实现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的良性发展,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支持和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标准制定;科研机构应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养殖企业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确保技术的正确应用和运营。

总之,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是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创新,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棚养殖淡水白鲳技术将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更加丰收的明天。

三、淡水白鲳怎么做好吃,淡水白鲳的做法?

主料3人份

河鲳鱼1条

辅料

红尖椒1个,小葱1根

蒜1瓣,姜1小块

生抽15毫升,老抽5毫升

料酒15毫升,淀粉10克

白糖5克,色拉油适量

食盐适量

1

鲳鱼去内脏后用水冲洗干净,在鱼的身上两侧斜划两三刀,加入盐,料酒5ml、姜片腌制片刻

2

大蒜切片、辣椒切圈、小葱切碎

3

将鲳鱼两面拍上少许干淀粉备用

4

炒锅烧热,用姜块擦拭锅底,放入少许油烧热,将鲳鱼放入锅中,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后,盛出沥油

5

锅留少许底油,爆香葱、姜、蒜片,下鲳鱼、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白糖,再加入适量清水(水与鲳鱼持平)

6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将鲳鱼盛出盘中,剩余的汤汁用水淀粉勾芡淋在鲳鱼身上,最后撒上香葱即可

四、淡水白鲳养殖多久能上市

淡水白鲳养殖多久能上市

淡水白鲳,又称白鲳鱼,是一种受欢迎的淡水养殖鱼类。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养殖淡水白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大家都想知道淡水白鲳养殖多久能上市,下面我们来详细解答。

淡水白鲳养殖的时间周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养殖环境、水质条件、鱼苗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一般情况下,从鱼苗放养到上市需要大约6个月至1年的时间。

首先,我们要关注鱼苗的选择和购买。鱼苗的质量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优质的鱼苗生长迅速,健康状况良好,抗病能力强。在选择鱼苗时,我们应该选择身体无明显伤病、鳞片完好、游泳活跃的个体。此外,鱼苗的大小也要适中,太小的鱼苗生长较慢,太大的鱼苗则易受伤或死亡。

其次,养殖环境和水质条件对淡水白鲳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淡水白鲳适宜生长的水温约为20℃至28℃之间。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生长缓慢或者不健康。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水温、PH值、溶氧量等,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合理的饲料管理也是淡水白鲳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鱼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我们应该选择适合淡水白鲳的专业饲料,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喂养。过量喂食会造成水质污染和消化道问题,而过少喂食又会导致生长速度缓慢。在喂养过程中,定期清理残饵和饲料的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淡水白鲳的生长速度也与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定期观察淡水白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预防和控制鱼类的疾病,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换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新鲜。

综合来说,淡水白鲳养殖多久能上市的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养殖户能够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高质量的鱼苗、合理的饲料和科学的管理,一般在6个月至1年之间,淡水白鲳就可以达到上市的标准。当然,不同养殖户的经验和实际条件也会带来差异。

总之,淡水白鲳养殖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淡水白鲳的高效养殖和丰收。同时,养殖户们也应该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水平,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淡水白鲳的做法?

1

食材: 白鲳鱼1条、料酒2勺、姜丝适量、胡椒粉少许、盐适量...

2

将鱼腹中的内脏 鱼鳃清理干净,撕去腹壁的黑色黏膜,这样可以少去很多腥味。

3

清洗好的鲳鱼化几刀,放姜丝、两勺料酒去腥。

4

水开上锅蒸6-7分钟小鲳鱼就熟啦,撒上葱丝热油爆香。

5

锅中放入一勺盐、三勺蒸鱼豉油、少许清水烧开淋到盘中,即可开吃。

六、淡水白鲳怎么过冬?

一、清塘

放养白鲳苗种越冬的池塘一般要求2亩,水深在2米以上,以保证水温稳定,放苗前必须先进行清塘处理,以杀死池中的有害生物,一般应以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清塘,同时泼洒杀虫灵30毫升/亩,以杀死病虫体, 一周后即可放入苗种。

二、投饲

越冬前10-11月份, 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三、放养量

放入越冬池的苗种密度一般掌握在3万尾/亩左右,以防密度过大,水质容易发生恶化,同时每亩可投放500 尾左右罗非鱼苗。

七、淡水白鲳家常做法?

主料

淡水鲳鱼一条

辅料

酱油适量,料酒适量,白胡椒适量,干辣椒两个,小米辣两个,香菜一棵,花生油适量,小香葱两根,姜一小块,蒜半颗,蚝油适量,生抽适量,白砂糖适量,盐适量

1

新鲜大鲳鱼一只,处理掉鱼的内脏和两腮,冲洗干净。

2

用刀在鱼身上划出菱形格,两面都要划噢,一会儿好入味儿。

3

摸上白胡椒,少量盐和料酒腌制二十分钟。

4

腌制鱼的间隙准备好辅料。

5

鱼腌好后,用厨房纸小心地把鱼身上的水分尽量擦干,煎的时候就不会把油炸出来。

6

锅烧热,倒入油,油温六成热,放入鱼,煎至两面金黄。(也可以在鱼身上抹上一层淀粉,我这次没有弄)

7

煎至金黄后把鱼捞出,趁锅底的油把葱姜蒜干辣椒下入爆香,倒入酱油和热水,酱汁煮开后,再把鱼放进去炖,中火,两面各炖五分钟。

8

出锅前加入水淀粉,汤汁变稠,把鱼捞出,再把汤汁浇在鱼身上,葱花,小米辣切碎,洒在鱼身上,再放两根香菜

八、淡水白鲳和红鲳的区别?

答:没有区别。淡水白鲳和红鲳就是同一种鱼,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所以淡水白鲳和红鲳没有区别。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九、淡水红鲳养殖喂什么?

喂复合饲料。

红鲳是杂食鱼,非常好养,皮实。什么都吃,小鱼小虾,鱼饲料,红虫。但是这种鱼胆子小,让他慢慢适应环境就好了,鱼变色是正常的,受惊,光线,水质,和周围环境不同,鱼的颜色会有改变

红鲳鱼在水温比较低时喜食荤饵,如蚯蚓、青虫、小鱼、小虾、动物肉、肝脏等,也特别喜食鲜饵、活饵及腥味浓郁的饵料,用羊肝效果最好;在水温比较高时喜食素饵,例如自制腥膻型面饵、商品饵等。

十、淡水白鲳有何特点?

淡水白鲳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淡水白鲳肉的刺少,味道鲜美,胆固醇含量很低,非常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2,此鱼头部非常小,颜色鲜艳,非常漂亮可以作为大型的观赏鱼来饲养。

3,此鱼是热带鱼种,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只在我国南方可以养殖,此鱼生长速度超快,经济收益高。

4,此鱼虽然吃水生植物但主要食肉,消化系统极为发达,如果没有充足的食物会自相残杀,食物季度缺乏时就变成什么都吃,非常凶猛。